在海拔4700米,看见家的改变
八月初的一个午后,骤雨初歇,家住马前乡的尼佳和爸妈走出家门晒太阳。换做以前,雨雪天过后,他们一家人很难有这般闲适。
马前乡位于西藏那曲市班戈县,这里平均海拔4700米,691户、2788名村民大多以放牧为生,过去村民们居住在简陋的土房里,每逢雨雪,屋内积水成洼。
如今,这番景象已彻底改变。“以前住的土房,一下雨屋里就积水。现在住进新房,再也不用担心漏雨了。”尼佳说。
走进尼佳的家,她热情地指着客厅墙上挂着的藏式吉祥八宝装饰介绍起来。搬入新房后,一家人正一点一滴地装扮着这个新家。在马前乡,和他们同一批搬入新居的,还有19户村民。
村民住进新居离不开中国石化的帮扶。2002年,为贯彻党中央“做好西藏工作”的战略指示,中国石化对口支援那曲市班戈县,开启了长达23年的援藏之路。仅在改善民居一项,就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在班戈县的马前乡、保吉乡、新吉乡、佳琼镇等地,让超过30000户的牧民住进了新房。
在班戈县,“中国石化”早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改变的代名词——班戈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运营,成为惠及那曲西部四县的医疗服务中心;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成为远近闻名的幸福小学;那曲西部唯一的制氧充氧站,也在中国石化的推动下落地班戈……23年间,中国石化在班戈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8亿元,先后选派11批22名援藏干部接力建设班戈县,让这座县城焕新颜,成为那曲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班戈县的变化仅是中国石化援藏的一个缩影。23年来,中国石化的足迹遍布西藏,中国新闻周刊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雪域高原上的蝶变故事。
9月2日,中国石化正式发布《格桑花开:中国石化在西藏社会责任报告(2002-2025)》(后简称《报告》)。从加油到加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教育帮扶到扶志扶智,《报告》系统梳理并展现了中国石化23年来扎根高原、服务西藏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实践成果。《报告》的发布,既是中国石化援藏工作的一份答卷,更是新时代央企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民族团结、助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庄严承诺。
一图读懂中国石化在西藏的履责实践。
作者:马萌
编辑:王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