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顶级学霸,枪杀31岁“政坛顶流”
枪声响起时,查理·柯克正坐在一顶印有“来证明我错了”字样的帐篷下,面对数千观众,与任何想挑战他的人辩论。
自18岁创办保守派青年组织“美国转折点”以来,柯克以善于把握时代政治脉搏、乐于煽动政治冲突著称,而这也让他成为枪手的目标。
当地时间9月10日正午,31岁的柯克身处美国西部盐湖城附近的犹他山谷大学,开启秋季校园巡讲的首站。正当柯克回答观众提问时,突然一声枪响,子弹击中了他的脖子,瞬间血流如注。现场观众惊慌失措,乱作一团。
遇袭两个小时后,柯克的发言人宣布了他的死讯。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悼念:“伟大的,甚至堪称传奇的查理·柯克离我们而去了。”
特朗普还下令全国下半旗志哀。过去,获得如此高规格待遇的政治暗杀死难者,要么是肯尼迪那样的国家领导人,要么是马丁·路德·金那样的举足轻重的民权运动领袖。
柯克是在大学校园内进行公共政治辩论时被一击毙命,这起悲剧不仅是美国又一起枪支暴力事件,更是美国当前政治环境日益恶化的一个缩影。
9月10日,美国犹他州奥勒姆市,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遭枪击前发表演讲。图/新华
“政坛红人”
柯克高中毕业那年,共和党正面临巨大的危机。2008年,在30岁以下选民中,奥巴马赢得了66%的支持率,并在四年后保持了这一强劲势头,而共和党的候选人则在年轻选民群体中节节败退。这促使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在2012年大选后的“复盘报告”中,开始认真思考该党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前,柯克因在右翼媒体布莱巴特新闻发表文章而受到关注,文中他指责学校教科书充满自由派偏见。这篇文章为他打开大门,让他有机会在福克斯新闻上讨论国家债务问题,进而获得了到大学演讲的机会。一次演讲结束后,年过七旬的茶党活动家比尔·蒙哥马利走到柯克面前,建议他放弃学业,全心投入政治组织工作,到各大学校园去传播他的自由市场理念。
在蒙哥马利的启动资金支持下,柯克创办了“美国转折点”组织。他有一个宏大的愿景,要把共和党这个“老白男”主导的僵化政党,转变为更具包容性、更酷、更时尚的存在,吸引年轻男女、非裔和拉丁裔美国人参与其中。
虽然柯克当时年纪尚小,但已展现出超强的筹款能力。据《纽约时报》报道,即使是心存疑虑的富豪,在与柯克短暂交谈后,也会被其创业精神所折服,立刻掏出支票本,慷慨地签下上万美元。
柯克并非思想家或理论家,更多是反映右翼的意识形态潮流而非引领它们。他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够深刻洞察大学校园里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白人男性的心理状态。这些人普遍感到被边缘化,在充斥着“政治正确”的校园里找不到归属感。柯克创立的组织拥抱了这些年轻人,为他们提供了避风港,也提供了舞台。
柯克之所以能理解并共鸣人们的孤独感,很大程度上与他的成长背景有关。
柯克在自由派占主导的芝加哥富裕郊区长大。步入21世纪后,那里的人口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从白人占主导逐渐转变为以有色人种为主。柯克的高中在他就读期间,就从一所白人学生占多数的学校变成了拉丁裔学生占多数的学校。
“他在高中并不受欢迎。那是一所相当进步的学校,有很多奥巴马的粉丝,而他却非常厌恶奥巴马,这让他感到格格不入。在班上,他就是那个古怪的保守派,经常举手发表一些让同学们只能摇头的观点。”长期追踪报道美国右翼青年运动的记者凯尔·斯宾塞表示。
凭借一套特别的打法,柯克的组织在大学校园中快速崭露头角。每年“美国转折点”都会举办多场大型活动,邀请各路保守阵营名人出席,其热闹程度常常引来警方干预。而且,柯克的团队还会像政治行动委员会一样,培训甚至资助学生会候选人。该组织甚至建立了极具争议的“教授观察名单”,鼓励学生监视和曝光所谓“激进自由派学者”。
“在‘转折点’进入校园前,只有大学生共和党人和青年共和党人这些毫无影响力的空壳组织。而学生是真心想参加‘转折点’的活动,不用求着别人来。”曾接受过柯克指导和资金支持的前艾奥瓦州州议员乔·米切尔对媒体说。
随着时间推移,“美国转折点”改变了很多大学生对保守主义的看法。在他们眼中,保守主义不仅仅是一套政治理念,更是一种社会身份认同。
“他(柯克)彻底改变了保守主义在文化上的形象。如今保守派充满活力,不再只是刻板乏味的‘老白男’。参加‘转折点’的活动,你能看到支持性少数群体的共和党人、黑人保守派、犹太人联盟等各种多元群体。”米切尔解释说。
起初柯克并不支持特朗普。2016年共和党总统初选时,他先是支持威斯康星州州长斯科特·沃克,后转向支持茶党运动的代表人物特德·克鲁兹,最后才加入特朗普的竞选团队,为其长子小特朗普安排日程和运营社交媒体。小特朗普曾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坦言,自己当时无意再引进所谓竞选专家,特别是在得知柯克只有22岁后。“但听他说了5分钟后,我就说,恭喜,你加入我们团队了。”
2016年特朗普胜选后,柯克抛弃了里根主义,全面拥抱特朗普的“民族民粹主义”政治路线,主张加征关税、减少国际干预、限制移民。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曾评价说,虽然主流文化和媒体都站在特朗普对立面,但柯克敢于迎难而上,向年轻一代解释特朗普主义。
柯克在动员年轻选民尤其是男性选民支持特朗普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特朗普在2020年落选后,柯克的政治倡议组织“转折点行动”加大了工作力度。他们投入数千万美元,动员平时不积极投票的选民提前投票。他们坚信,美国有大量潜在的保守派选民尚未支持特朗普,而让特朗普重返白宫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激活这些选民。
事实证明,这一策略确实有效。特朗普在2024年赢得了普选票,并在年轻选民中取得了近年来共和党候选人的最好成绩。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虽然大多数年轻选民仍然支持哈里斯,但去年是过去20年来民主党在30岁以下选民群体中成绩最差的一次。与2020年相比,30岁以下选民向特朗普转移了13个百分点。
“特朗普赢了。但没有查理,他能赢吗?这我真不好说。”柯克的一位大金主道格·迪森在点评柯克的贡献时如是说道。
无论迪森的评价是否言过其实,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柯克取得的成绩已经为他在共和党内带来实质性政治影响力。2021年,他发掘了当时还是候选人的万斯,认为他是MAGA运动的潜力股,随后把他引荐给了特朗普父子。特朗普确认重返白宫后,柯克协助管理政权交接工作,审核候选官员的忠诚度。一定程度上,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政坛红人”柯克的支持,是政治决策圈候选人最渴望获得的背书。
“学霸”握起了枪
在生命的最后几秒钟,柯克正在回应一名学生提出的带有歧视性的问题:过去十年有多少跨性别者参与了大规模枪击事件。柯克回答说:“太多了。”他还没有来得及展开说说,枪声就响了。
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大学一直是柯克行动的主场。他最爱在校园辩论中与自由派的大学生们针锋相对,并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在社交媒体放出精心剪辑过的内容。这些视频往往都有一个挑衅意味十足的标题,比如“查理·柯克大获全胜”“查理·柯克痛击觉醒暴徒”等等。
近年来,柯克凭借犀利的辩论风格,吸引了大批粉丝。他毫不避讳地抨击多元、平等和包容(DEI)政策,以及女权主义和进步思想,认为这些都在腐蚀美国的道德根基。他还把政治斗争上升到信仰层面,声称自己是在“守护基督教国家的传统价值”。
柯克得罪的人,可能和他的支持者一样多。他常常贬低和侮辱少数族裔和性少数群体;他曾把《民权法案》形容为一个“巨大错误”;他甚至声称,某些枪支暴力造成的死亡是为保护宪法第二修正案付出的“合理代价”。此外,他还曾公开呼吁“爱国者”为大卫·德佩普支付保释金。这名袭击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丈夫的男子,去年被州法院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长期关注极端主义的政治评论员内森·彭伯顿指出,柯克嘲讽挑衅任何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只为制造政治冲突,而冲突就像“高压电流”,可以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与此同时,柯克的言论和表达风格,也侵蚀了防止现实暴力的关键防线——同理心。
调查显示,枪手是埋伏在大约180米外一栋建筑屋顶,用一把老式栓动步枪,让柯克一击毙命的。枪响后,这名黑衣枪手迅速起身跑向屋顶另一侧,跳到地面,穿过街道,随后消失在树林中。
在9月12日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犹他州州长斯宾塞·考克斯宣布,经过33小时的大规模追捕行动,杀害柯克的嫌疑人已经落网。此前,执法人员两度宣布拘留了嫌犯,但都发现抓错了人。
枪手是22岁的白人青年泰勒·罗宾逊。在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公布枪手的模糊照片后,罗宾逊的父亲认出了自己的儿子。执法人员向美联社透露,在与父亲对质时,这位22岁的年轻人最初拒绝自首,表示自己宁愿自杀。最后,在父亲和一位牧师的劝说下,罗宾逊改变了主意。但被捕后,罗宾逊一直拒绝配合调查。
考克斯在发布会上朗读了罗宾逊刻在子弹壳上的文字:“注意到凸起OWO这是什么?”“嘿法西斯!接招!”“再见了,姑娘(Bella Ciao)”“看到这行字你就是同性恋了,笑死。”这位共和党籍州长小心翼翼地读着这些晦涩的语句,看起来对它们的含义知之甚少,也没有做太多解释。
罗宾逊热衷电子游戏和网络文化,他在弹壳上留下的“宣言”均是网络论坛和游戏圈的梗,意涵模糊,有很多解读空间。一些人猜测,罗宾逊引用意大利反法西斯歌曲“再见了,姑娘”,代表他是左翼人士。另一些人则试图把罗宾逊与极右翼网络组织Groyper联系起来。该团体喜欢用表情包、游戏术语和网梗来传播反犹主义和白人至上等极端保守思想,而且与柯克代表的保守主义理念长期不合。
罗宾逊来自犹他州西南部的摩门教重镇华盛顿。和当地许多男孩一样,他从小就开始打猎,对枪械相当熟悉。他是家中长子,有两个弟弟,父亲经营定制台面生意,母亲是持证医务志愿者。罗宾逊的一位邻居向《华尔街日报》形容说,他是个“讨人喜欢、懂礼貌的瘦小伙子”。
罗宾逊的成绩十分出色。他在高中阶段是绩点4.0的全优生,在满分36分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拿到34分的高分。这一成绩在美国排名前1%,有资格申请包括常春藤在内的顶尖名校。不过,罗宾逊的父母希望儿子能选择一所离家近一点的大学。2021年,罗宾逊被犹他州立大学录取,获得四年全额奖学金。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罗宾逊只读了一个学期就申请休学。
尽管家人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但罗宾逊的政治倾向不明。他是登记选民,但未加入任何政党,也没有投票记录。其家人注意到,罗宾逊近年来越来越关心政治。最近在一次家庭聚餐时,罗宾逊提到柯克即将来到犹他州的消息,控诉这位特朗普盟友散播仇恨。
青年柯克之死,对其家庭来说是个悲剧,对美国则可能是一场灾难的开端。
美国历史一直与政治暴力相伴。在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相继遇袭身亡,成为美国政治挥之不去的阴影。
近年来,随着极化加剧,政治暴力事件愈发频繁。2022年,一名歹徒持锤闯入民主党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的家中,袭击了她的丈夫。2024年,特朗普遭遇两次暗杀,其中最惊险的一次是在宾夕法尼亚州的选举集会上,他在枪手开枪瞬间恰好转头,子弹擦过耳朵,躲过了致命一击。今年,宾州民主党籍州长夏皮罗的家遭人蓄意纵火,明尼苏达州两名民主党籍州议员和他们的配偶遭枪击。
长期跟踪研究美国政治暴力事件的普林斯顿大学学者香农·希勒分析称,仇恨言论泛滥、枪支易于获取、假消息广泛传播、民众对机构信任度下降,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形成了这个难以破解的困局。
纵观美国历史,政治暴力事件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柯克身故后,政治光谱两端的人都极力把罗宾逊归到对方阵营去。研究者们担心,这次枪击案可能成为引爆点,加剧美国社会撕裂,推动更多人走向极端。
记者:陈佳琳
编辑: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