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里一顿饭钱,嘴里都是段子-伯乐网络传媒

兜里一顿饭钱,嘴里都是段子

小四爷火了。

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节目中,这个来自安徽一个小村庄的年轻人,连续三次在比赛中炸翻全场。他谈论老家房子过于简陋,讽刺销售人员贪图他口袋里“一顿饭的钱”,吐槽商家隐藏食品生产日期的小心思,颇具特色的口音,慢悠悠的说话方式,都令人忍俊不禁。

小四爷并不算是脱口秀新人,他2022年就曾参加过《脱口秀大会》,但并没获得留下的机会。这一次,除了反复述说的“穷门”话题,他也打磨出了自己的个人特色。用“笑友团”张绍刚的话说,他的语言、表情总是带出一种“幽怨”。

图/受访者提供

小四爷等人口中的“穷门”,近几年成了脱口秀领域的热点。他与何广智、高寒、大国手等演员被网友们封为“穷门赛道”的代言人。

跟小四爷聊天,会发现他是个内向、慢热的人,不爱说场面话,也有自己的节奏和原则。他对“火了”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感觉,如今再去说开放麦时,氛围没以前那么冷了,自己在节目上的表演,网络评论也变多了起来。他不害怕将经历过的困窘讲成段子,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袒露自己,才能真的把人逗笑。他也知道,真诚,才是幽默最核心的部分。

以下是小四爷的自述:

“再不笑就来不及了”

我第一次参加节目,其实是三年前的《脱口秀大会》第五季。那时候,我讲了一个关于豆浆和咖啡的段子。说实话,那个段子还不错,但那天我确实没讲好,一方面是当时自己舞台经验还不太多,另一方面是出场有点晚了,已经是凌晨两三点了,观众有点困了,所以最后没留下。

比赛回来之后,我反思了一下自己。身边有的朋友会说,你的文本很好,但感觉讲的时候没有情绪。于是,在这三年,我经常参加线下演出,积累了一些演出的经验,也有了一些段子的储备。

这三年,演出的时候偶尔还是会遇到冷场,而且即使是练得成熟的段子,也有可能冷场。冷场很影响一个演员的状态,不过,可能是因为经常冷场,所以现在碰到比较冷的场子,我反而不会慌,会等观众给反应。怎么才能让场子热起来呢?我可能会重新说一遍段子,或者跟观众拉近一下距离。比如,如果我最后一个出场,发现气氛不太好,我就会调侃说:前边几个人都挺冷的啊!或者会说:希望大家多一点耐心,我已经是最后一个演员了,再不笑可能就来不及了。

过去,我以为脱口秀是那种小段子,小笑话,就像one-liner(一句话段子)这种形式,不是长篇大论。所以我创作的时候,看见什么就写什么。比如看到一个广告,感觉有点奇怪,或者看到一些鞋或者服装品牌的名字,感觉很奇怪,想吐槽,也会记下来。我会尽量让自己敏感一点。就像之前谈豆浆和咖啡的那个段子,就是为了讽刺某些品牌,为了显得高端而强行做一些事情。

我个人喜欢的一位脱口秀演员叫克里斯·洛克。他在舞台上是很“躁”的,声音很大,动作幅度也很大,讲的几乎都是一些观点。他和我完全不一样,但是我很喜欢。我不太习惯从电影或者文学作品里面获得灵感,但是我很喜欢看电影,小时候甚至还想过去当电影导演。但是后来了解了一下,发现学电影、做电影的周期太长了,就放弃了。

我的话题不仅限于贫穷。我讲我家的穷,房子是“陋室”的段子,其实并不算是一种释放。因为即使这样说了,也不能弥补人生以前的这些经历,这些事情是没法过去的。我就只是想创作成一个作品。我愿意这么坦诚,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好,才能更好笑。讲完了之后,它也不影响我的心态。我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和以前一样。

现在我还是会去开放麦练习段子。有一些观众看过节目记住了我,场子也没有以前那么冷了。他们会一直重复我的“梗”,比如“何陋之有”,也会跟我拍照。但我目前没什么想法,只是想一步步走下去。比赛之后我还要参加一些演出,在节目上用掉的段子,在线下就用不了了,所以我还是得赶快写段子。

我是个坚强的人

考大学时,我想选一些传媒相关的专业,但是没有读成,最后学的专业是电子商务。我高考考得一般,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满意,感觉辛苦地上学已经“上够了”,也不想考研。

在我读大学时,《脱口秀大会》第一季已经推出了,《吐槽大会》我也很喜欢看。读高中时,也喜欢看《今晚80后脱口秀》,我偶尔也会和同学闲扯,把他们逗笑,就这样,感觉好像自己也有点逗笑别人的能力。我就想着:要不要去上海讲脱口秀?后来,我还去试了一次。当时是在一个开放麦,就讲那些关于广告的小吐槽,没想到第一次尝试效果就挺好的。虽然我知道,那个时候我的段子不太行,效果还是有水分的。

还没正式做脱口秀演员时,大学实习,我找了一个电子产品销售的工作。因为我是数码爱好者,又比较内向,当时觉得做销售可能能够打开自己,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还做过电话客服,当时一方面是因为找工作比较难,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可能会讲脱口秀,电话客服是“朝九晚六”,周末双休的工作,如果找别的工作,万一需要加班到七八点,就来不及去开放麦了。但这个工作我也没做多久。看到肆笑喜剧在招收检票员,我就辞职去应聘了。后来慢慢就有上台的机会。

这几年,如果脱口秀讲得不顺利,我也不会安慰自己。我会先反思:某一次表演效果不好,是我的原因,还是观众的原因?比如这个段子平时很稳定,只是今天冷场了,那就是今天来的观众状态的问题,换一批观众再讲,明天再试,不就行了吗?我感觉我从小算是比较坚强的人,遇到挫折的时候,会想着解决这个问题就好了,不用安慰。

这次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我又多了一些新的工作经验。主要是创作思路的一些启发。看到这么多优秀演员写的段子,我会想:哦,原来还可以这么写!这样既可以打开思路,也可以提升能力。像海源、鸟鸟、呼兰、志胜等,我们经常在后台聊段子。我们在一起主要是给对方改段子,这是实打实地鼓励、支持对方,是大家是在一起变好,是认真地在做这个事情。

记者:仇广宇

编辑:杨时旸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