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公”走了,80年代初仕途进入“快车道”-伯乐网络传媒

“赣公”走了,80年代初仕途进入“快车道”

2025年6月19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李赣骝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李赣骝曾连任五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分管过民革中央联络部和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简称“祖统委”)。民革中央联络部原副部长章仲华曾在他的直接领导之下工作,跟随他赴台参访,也随同他出国拜访海外的侨界侨领。

章仲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民革大家都亲切地称呼李赣骝为“赣公”,他没有一点官架子或知识分子的清高,善交朋友。他一直格外重视民革的“祖统”工作,即便在他分管之前也是如此。无论是做中国台湾岛内工作,还是做海外工作,他都强调一个原则:“不忘老朋友,结识新朋友,其中也包括一些对我们持成见、偏见的社团和人士。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向他们耐心介绍党的政策和国家发展成就,努力争取化敌为友。”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原副主席李赣骝。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网站

将门虎子

在章仲华的印象中,李赣骝总是笑容满面,幽默健谈,同时身上有一种英气,外柔内刚,让了解他身世的人不免感叹,“将门出虎子”。

李赣骝的父亲李烈钧是辛亥革命元勋、国民党元老,曾任安徽都督、江西都督、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总长、江西省政府主席等职,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推行过一系列改革。孙中山曾称赞他是“上马能武,下马能文,诚不可多得之当代儒将”。

李烈钧有两个绰号:“硬头蛮子”和“南方骡子”。1913年7月,他就任讨袁军总司令,发布讨袁通电,呼吁“宁做自由鬼,不做专制奴”,在江西湖口打响了“二次革命”第一枪,后因力量悬殊以失败告终。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他又在云南与蔡锷、唐继尧发动了护国战争,最终推翻了洪宪帝制。

“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的态度非常不满,抱病奔波,呼吁各方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李家辗转到重庆,蒋介石为其安排了住处,被李烈钧谢绝,全家寄宿在歌乐山上的冯玉祥宅。李赣骝曾回忆,从他7岁刚记事起,就感觉到父亲与冯玉祥都很反感蒋介石的独裁。父亲曾预言:“安中国者,必共产党也。”

抗战时期,除了在香港学医的长子李赣鹏和正读小学的幼子李赣骝外,其他五个儿子都被李烈钧送去参军。蒋介石为此送了题有“五子从戎”的匾额。

李烈钧要求子女背诵《满江红》《正气歌》,教导他们为国效力,保持民族气节。他从不为子孙置产业,认为那会害了他们:“养儿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养儿胜过我,要钱做什么?”

1946年,李烈钧病逝,重庆举行了国葬,蒋介石主持追悼会,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到灵堂祭奠。李赣骝记得,当时他和兄弟姐妹们身着孝服跪在灵堂行礼,董必武手抚棺材说:“李老先生,您的‘宁为烈士魂,不做亡国奴’的遗言我们铭记在心,将付诸行动。”

抗战期间,李赣骝也想像哥哥们一样当军人,他高中毕业后同时报考了海军、炮兵和坦克兵几个专业,但因近视100度未能如愿。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哈尔滨医科大学俄文医学系学习,毕业后在北京中苏友谊医院给苏联专家做翻译。在哈尔滨医科大学进修两年后,他到急需医务人员的新兴城市河北邯郸做了22年内科医生。

命运的急转始于1980年。李赣骝申请去香港探亲,因为当时一些人赴港后滞留,医院有所顾虑,未予批准。后来申请报到市里,市委书记岳岐峰批准了申请,给了半年探亲假。李赣骝只在香港待了两个月就提前返回。他说,留在内地的机会更大,也要对得起岳岐峰的信任。

李赣骝成了有教育意义的“海归”典型,被安排在邯郸、张家口、保定、石家庄等地作报告。李赣骝发言风趣,河北省电台把报告录音以《李赣骝香港探亲记》为题反复播放。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提出有关和平统一台湾的九条方针政策,后被称为“叶九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播出这条新闻之后播放了《李赣骝香港探亲记》。李赣骝由此名噪一时。

当年10月,李赣骝加入民革。随后,他当选邯郸市人大代表,不久后成为邯郸市副市长候选人。

李赣骝曾在接受民革中央主办的《团结》杂志采访时回忆,当时中央的政策是鼓励吸收党外人士参加政府工作,尤其是符合这四项条件的:知识分子,有文化;社会关系复杂,以体现不注重阶级成分;历史背景复杂,以体现既往不咎;在过去受过委屈,但是依旧任劳任怨工作的。他恰恰全部符合。

1982年5月,李赣骝出任邯郸市副市长,后又担任了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李赣骝曾戏言,自己因戴了几顶“帽子”而无意间从政,地方知名度又无形中助推了自己的“官运”。

当时社会上很多人还不了解民革等民主党派,提起民革就以为是国民党。他当邯郸市副市长让公众认识到,民革和以前的国民党并不一样,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民主党派。

不久后,经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考察,1983年12月,李赣骝当选第六届民革中央副主席、秘书长。

李赣骝为人低调谦和。他开玩笑说自己就是父亲用“边角料”拼出来的,哪个方面都无法与几位优秀的兄长相比。人们却发现,李赣骝不仅相貌神态酷似其父,也继承了父亲的烈性子,敢啃硬骨头。

当时民革新疆委员会有一位秘书长,“文革”结束后处境困难。因涉及复杂的背景,很多人都不敢碰这件事。李赣骝说:“我想就自己做吧,有事我自己负责。”他组织调查后,向国家领导人反映了情况,给予恰当处理,恢复了那位秘书长的级别和待遇,但不再当秘书长之职。

2006年8月15日至16日,李赣骝在河南鹿邑太清宫参观,拜谒先祖老子遗址。图/中新

“哪怕反对我们的人,也要做他们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后,李赣骝主抓“祖统”工作。祖统工作是中共中央赋予民革的专项职责,是民革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特色,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参政议政、对台交流等方式,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李赣骝连任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兼任过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多次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针对祖统工作进言。

随着两岸形势的变化,民革的祖统工作由关心大陆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后代的政策落实情况、促进两岸“三通”,逐步转移到直接与台湾人士联系。

出于家庭背景的关系,李赣骝做祖统工作得心应手,也很容易获得信任。除了接待来大陆探亲、访问者,民革还主动邀请退休国民党军政人员到大陆访问交流。李赣骝还带团到台湾,向各方介绍大陆情况和方针政策,解除误解顾虑,和萧万长、梁肃戎、李焕、许历农等台湾各界著名人士接触。

2005年,李赣骝到台湾参访,台湾奇美企业集团创办人许文龙邀请他赴家宴。李赣骝考虑,如果先请示领导,可能就不能成行了,因此决定“先斩后奏”。席间两人交谈甚欢,许文龙说:“我一点也不反对共产党,我自己就是共产党(指台共),‘二二八’事变时我要不是跑得快,早就被枪毙了。”他表示愿意与大陆交好。李赣骝回大陆后向有关领导反映了这一情况。

当年3月,台湾发生了“三二六游行”事件。许文龙公开发表《退休感言》称:“我认为台湾、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人民都是同胞姐妹。”他还说,自己决定淡出政治。许文龙的这一退休感言,震撼了台湾政坛。

章仲华回忆,后来民革和台湾奇美共同举办了多场大型交流活动,互动很多。

李赣骝多次带队出访,重点去华侨最多的美国,和主张祖国统一的美国华侨交朋友。每年民革中央都会邀请一两个华侨团回国参观,介绍他们与全国政协、统战部、国台办以及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等各方面接触。

1996年,全国政协派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李赣骝带队出访美国。通过高层华人团体“百人会”的介绍和安排,他们访问了美国参众两院的11位议员,以民主党派身份向他们介绍中国。

当时,美国旧金山影响较大的华侨团体“海外兴中会”在政治倾向上支持国民党,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领事馆关系比较紧张,但同时又反对“台独”,支持祖国统一。中央的政策是,只要主张一个中国,就要争取。因此,民革出面邀请“海外兴中会”到中国驻当地领事馆参加交流活动,后来他们成为领事馆倚重的重要华侨团体。民革中央还多次邀请“海外兴中会”领导参访中国,这些侨领对祖国的认识有了很大转变。后来“海外兴中会”经常到中国参加活动,与各界人士交往,间接对台湾很多方面产生了影响。

李赣骝曾说:“毛主席说过:什么是政治?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所以,哪怕反对我们的人,如果有可能我们也要做他们的工作。”

对李赣骝来说,出差并不是件易事。他在工作时总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但只有章仲华这样熟悉他的人才知道,呼吸间歇不匀长期困扰着他的睡眠,给他带来不小的健康隐患,甚至每次出远门都要带上呼吸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频频出访,交了很多朋友。

2007年,李赣骝从民革中央副主席任上退休。之后很多年,他每周都要到民革中央机关办公楼的办公室里上两天班,学习文件,接待访客。他觉得,国家大事都跟自己有关,要去上班。

章仲华回忆,直到多年以后,还有李赣骝当年带他们出访时结识的朋友拿着名片,找上民革中央的门来。

(本文参考了章仲华《虽千万人吾往矣——李赣骝副主席二三事》,陈曦《烈火千钧胆气雄》)

发于2025.7.7总第1194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赣公”走了

记者:宋春丹(songchundan@chinanews.com.cn)

编辑:黄卫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QQ客服